0516-83379692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理论 > 专家文库
关于灵璧石产业与灵璧文化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20-06-12                  作者:Admin                 点击次数:831

关于灵璧石产业与灵璧文化的几点思考

 

近二十年来,灵壁石的事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如今已发展成为灵璧县乃至宿州地区的重要支柱产业,全地区有数万人以灵璧石为业,为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为中华石文化的传播和提升、为民计民生的拓展铺展了一条辉煌的大道。那么,作为一项产业,一种特殊的产业,我们是否对它的性质、定位、运营模式和它在当代经济、文化发展态势之中的地位和发展趋势已经认识得很清楚了呢?这项产业中的生产力核心要素运用是否已经很到位了呢?这项产业的社会效用是否已经发挥得淋漓尽致了呢?我想就这些方面谈几点想法。

一、灵璧石产业应定位于文化产业,其主导运营要定位于文化创意产业

有学者说,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经历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这几个文明发展阶段。知识经济的前期主要表现为高科技经济,而近十几年来,文化创意经济迅猛崛起,这标志着人类社会新阶段的来临。文化创意产业是继高科技经济之后领先的经济业态,是二次现代化。文化创意对地区经济的拉动和引领将起到巨大作用,而且往往成为地区经济能否具有后劲、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

天赐灵璧县这方宝地出产灵璧石,这不是工业用途的矿石,也不是用于佩带和装饰的宝石,而是深蕴着文化内涵和彰显着美学意蕴的观赏石。对于矿石的运营,人们要写清楚它的化学成分和自然属性及工业用途;对于宝石的运营,人们要写清楚它的宝石类别和等级;而对于观赏石的运营,人们则要写出每一方高档次观赏石的个性艺术特征或文化含义的赏析,起码要为每一方独具个性的观赏石命一个艺术性的名字,这个赏析和命名的过程就是人的文化创造过程。观赏石属于视觉艺术品,而对视觉艺术的人文创造正属于文化创意产业范畴。所以我们可以说,灵壁石是天生就具备进入文化创意产业资格的特殊商品。

在人类文明不同发展阶段,起核心作用的生产力要素是不一样的:农业经济阶段是自然力,工业经济阶段是资本和机器,文化经济阶段则是人文精神和知识、技术的有机结合。灵璧石的采挖、清洗、底托造制,仅用农业经济和作坊手工业经济的劳动手段就可以完成了;而灵璧石的挑选、底托设计、命名、赏析,则属于文化创意的范畴,这些活动正是挖掘和提升灵璧石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必要行为,在这些方面投入多大力度、具有多少创造,自然就成为关系到灵璧石产业能否长足发展的主要因素。

在文化创意活动中,主要的就是充分运用和发挥文化生产力的作用。文化生产力,指的是创作和制造文化产品及提供文化服务的社会能力,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文化视作生产力的层面,意义是很重大的:生产力中文化要素(知识、技术、文化理念等)的增多,意味着经济增长方式质的转变;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意味着人类资源观的根本转变。

人们普遍承认,观赏石的艺术是一门发现的艺术。人们对观赏石的艺术发现、文化发现、并将这些发现用美妙隽永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过程,就是向观赏石这种自然资源注入文化资源的创意过程。灵璧石产业有资格有理由跻身于创意产业,正是因为灵璧石给人们留下了巨大的创意的空间。这个空间是视角的空间、精神的空间、文化的空间、灵魂的空间。视角在这个空间中穿梭,精神在这个空间中翱翔,文化在这个空间中激荡,灵魂在这个空间中升腾。这是人与石交流的过程,是人的发现与创造凝合的过程,是美妙的创意过程。在这个创意过程中,人类的文化资源注入到灵壁石的自然资源中,灵壁石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提升了,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也同时提升了。所以我们有理由说,灵璧石产业应定位于文化产业,其主导要定位于文化创意产业。灵璧石的文化创意对灵璧石产业的经济拉动和引领将起到巨大作用,并将成为灵璧石产业充满后劲、进入高品质可持续发展态势的关键。

二、创造条件吸纳灵璧石文化优秀创意人才,高品位赏析精品灵璧石的艺术形象,深入开掘精品灵璧石的文化意蕴,不断打造精品灵璧石艺术魅力震撼天下的新格局,使赏石文化在中华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灵璧石的收藏与鉴赏,已不像古代是帝王将相、达官显贵、才子佳人、文人墨客的“专利“了。今天的灵璧石已进入千家万户、社区、校园、企事业单位、园林和展馆。灵璧石现已流通全国,走向世界,成为一项潜力巨大的产业。对于灵璧石产地来说,这是个发展自己的大好时机。而发展道路如何抉择,发展模式如何确定,就是关键中的关键。

这里有必要说一下,观赏石的文化是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华文化的特产,我们比较一下东方和西方的石文化特征就会很明显地发现,西方人是以科技的视角赏石的,西方人收藏的基本是矿石、陨石、宝石类,这反映了西方文化的科学研究精神和逻辑思维特质,展示的是人定胜天、人主宰宇宙的理念;东方人是以人文文化的视角赏石的,东方人收藏的是奇石、雅石、观赏石类,这反映了东方文化的文化体验精神和感悟思维特质,展示的是天人合一、人与宇宙和谐的理念。所以,西方的石文化侧重于对石头本身的自然属性的化学物理分析,东方的石文化则是人文情怀与自然造像的融合,洋溢着理性与感性的文化创意。

创意产业这个概念当然是近些年才流行的,但只就观赏石创意这种行为来说,中国古代就早已有之,大家熟知的白居易吟石、米芾拜石、苏东坡颂石、乾隆题石等等,实质就是将人文资源注入自然资源的创意活动。单从赏石的角度看,白居易、米芾、苏东坡、乾隆等等都是赏石文化的优秀创意人才。赏石既是一项文化活动,那么赏石者的文化底蕴、欣赏水平和创作水平就直接关乎着创意作品的档次。

近年来,全国各地的观赏石事业发展势头日益兴旺,观赏石市场外延不断扩大和蔓延,观赏石的协会、书籍、报纸、刊物、网站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赏石文化也在日渐提升。灵璧石的事业与全国的赏石事业同样,也呈现这样一种态势。但缺憾是存在的,其中,一项重要的缺憾就是精品的高档次的创意还很少。正像国内其它一些工业和农业产品一样,在没有完成较高程度的精加工阶段就投入市场了。这种状况,可以说是对本地宝贵的观赏石资源的失漏,同时是经济效益的失漏。并且,作为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文化大国,她的许多雅文化实物若在文化表达方面达不到雅的境界,而是流于简单、直白和浅显,也实在愧于向世界展示。

我国的文化资源丰厚是举世公认的,不用说古人早已作出过以中华文化资源为底蕴的脍炙人口的赏石名篇,即使是描写自然山水景物的古典散文和诗词,也会使我们读后对其文化底蕴的厚重拍案叫绝,沉醉不已。浏览《古文观止》,其中刘禹锡的《陋室铭》、柳宗元的《小石城山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轼的《石钟山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文中的自然景物无不被注入人文情怀,人的精神情感无不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自然景物有着人的灵魂,人吸纳着自然的精神,使我们读来如入其境、如晤其人、如见其神,真真是今天的赏石作品应追寻的境界。唐诗中以自然景致为题材的诗歌,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下江陵》,杜甫的《望岳》,柳宗元的《渔翁》、《江雪》,崔颢的《黄鹤楼》,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王维的《山居秋暝》、《鹿柴》等等,数不胜数,繁星满天,引人入胜,都是自然映心、心寓自然。有些上上乘的观赏石,即使是创作出如上水平的短文或诗词来形容也还有余韵未表。汉代司马相如作《上林赋》、班固作《两都赋》歌咏皇家苑囿,自然景物与当时的文化精神相融汇,而我们时下所见到的灵璧石极品中,其美轮美奂的程度即使用上述档次的大赋描绘也不过分,可惜却往往只有个僵硬的名字。如果我们总是创作不出精美的文化意蕴飞扬的石铭,很可能并不是由于没有上好的观赏石,而是我们自身的文化修炼还不够或我们的文化生产力投入力度还不足。

如果把灵璧石的文化创意作为灵璧石产业的主导,那么回过头来审视我们这些年来观赏石的鉴评标准,就感觉比较缺乏人文资源方面的高标准要求。事实上,有很多观赏石造型或图像丰富无比,意蕴深远,不是几个字的命题或形、质、色、纹、意等几项简要概括所能够表现到位的。试想,如果我们在向世人推介北京故宫时,只介绍这样几个字:“明代和清代两朝的皇宫”,而对宫殿建筑的文化格局和艺术特色、宫内各类人物的角色地位、宫中几百年间的丰厚历史掌故只字不提,那么世人该怎样理解这座辉煌的宫殿呢?

在我所见过的灵璧石中,就有很多文化意蕴尚没有被所有者发现的,更不要说作出精美贴切的创意文字了。有些石馆中展放着极其精美的灵璧石,但却连命题都没有作出来。不是说为了应景就可以任由哪个人随意起个名字写几句打油诗了事,对观赏石的创意,不可以是随心所欲的堆砌词藻,凭空唱高调,而必须是石头本身所具有的意蕴与人所赋予它的文化相融洽,是发现而不是杜撰,否则观赏石就没有什么客观标准了。对观赏石的文化创意,是客观与主观的高层次完美结合,是自然与文化的交相辉映,是天然形态与精神畅想的默契呼应。一旦慧目识珍创意得宜,石之宝贵价值就会被普遍认同,其文化审美意蕴浸染人心惠及社会,其经济效益翻升数倍惠及地方。这应该是观赏石事业走向辉煌的必由之路也是康庄之路。

因此,地方政府尤其是观赏石协会要引导灵璧石经营者注重文化生产力的投入,采取有效的办法,比如在灵璧石鉴评中注重文化艺术赏析文本的质量,对公认的极品灵璧石,要求必须有相得益彰的赏析文字等等,类似的政府作为和协会作为必会提升灵璧石运营的档次,改变目前普遍存在的粗放式经营状态,并使国宝级灵璧石以适应于大众传播的美文配备形式震世出场,完满地体现其应有的品位和价值。

另外,从赏石文化的时代特征来讲,古代的赏石局限于达官贵族和文人墨客,属于小众文化;今天的赏石虽然还没有从物质实体方面普及到每家每户,但各类媒体的传播已使赏石文化几乎遍及到所有的受众,成为大众文化。观赏石不仅仅是一种商品和视觉艺术品,它还成为了文化的传播媒介,从这个角度说,地方政府和观赏石协会对观赏石的文化创意就更加负有文化关注和指导的责任。今天的观赏石已不局限于收藏者个人的把玩,当今社会的信息传播能力远远超过古代社会不知多少倍,一件文化艺术精品的出世,很快就会被世界各个角落的人们知晓。如果我们不能把文化艺术价值非常高的天然作品的内涵充分挖掘出来,会是一件很遗憾的事。事实上,就我所参观过的较大规模的灵壁石展馆中,就曾发现一些很有文化价值的石头因为发现不力而默默无闻,而许多可以组成某种文化系列的石头没有发挥文化阵容的效用,这些现象说明我们的观赏石事业的文化生产力投入还有很大空缺,文化创意的意识还很薄弱。如果观赏石事业的指导部门和观赏石实业家在这个方面注重起来,相信观赏石事业应该在中华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作为中国观赏石之乡的灵璧县,有必要将灵璧石的文化与县域文化紧密融合起来,发挥其独特的文化传播和文化吸引作用,精心打造灵璧县及灵璧石的品牌形象

近些年来,企业或地域的文化塑造与传播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其原因在于这种文化塑造与传播对企业与地域的整体建设水平的提高、对提升企业与地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都会产生强有力的作用。反过来说,经济发展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的一部分,而脱离人和文化背景的发展是一种没有灵魂的发展。

灵璧县的产业特征和文化特征是什么?我们的核心理念和愿景是什么?我们怎样恰当准确优雅地向外界推介我们灵璧县?这大概都避不开灵璧石也不应该避开灵璧石。而由于灵璧石是蕴藏着文化的特殊商品,就有着它的核心文化。据我这些年接触灵璧石的粗浅体会,我觉得灵璧石的美学气韵突出地表现为阳刚、飘逸、大气、洒脱,融千姿而展万象,衔天地而立乾坤。而我这些年接触到的众多灵璧人,给我的印象正是阳刚、飘逸、大气、洒脱。是灵璧地区独特的社会历史风云影响了灵璧石的性格还是灵璧石的气韵感染了灵璧人?我不得而知,但灵璧石与灵璧人在文化气韵方面的相似之处常常使我暗自惊奇。如果我们承认赏石过程对人的精神世界是有着影响的,那么“灵璧县的人们在多年来醉心于灵璧石事业的活动中受灵璧石文化气韵的浸染而形成了灵璧人独特的文化气韵”这个命题就是顺理成章的。所以,将灵璧区域的人文核心文化与灵璧石核心文化融汇为一体向外展示就不是牵强附会,而是“天人合一”式的一种必然。那么我们在向外界展示和推介灵璧风采时是否可以很自然和自豪地唱响类似像“飘逸灵璧石,激情灵璧人”、“灵璧一石天下奇,最是飘洒灵璧人”、“钟馗故里,激情灵璧”、“走近灵璧就走近激情,传递灵璧更传递品位”等等这样一些将石、人、地域融合在一起的既具有对外宣传意味又益于铸造自身价值理念的广告宣传语呢?并且,在城区景观规划方面,也应以这样的核心理念为灵魂,逐步建造出一座灵璧文化氛围浓郁的魅力灵璧城,从而把灵璧石的产业和灵璧县的经济、文化、社会事业融汇贯通地推向崭新的境界。

另外,观赏石作为商品不同于一般的消费品,一般的消费品卖掉以后在很有限的时间内就消费掉了或磨损掉了,而观赏石是收藏并观赏用的,其性质类似于文物,存放得时间越久越升值、越有魅力。灵璧地区出土的精美灵璧石都散存在中国乃至世界哪些地方了?在那些地方都起着怎样的文化的和美学的作用?这应是一个很好的题目,报道这样的消息,有利于对灵璧石文化的深度开掘和传播,扩大影响力,而不能像卖矿石那样一卖了之。我认为这应当作为灵璧县的一个长期的经营战略,县有关网站上要开辟这样的栏目,不断地充实这类内容,展示灵壁石广泛的文化辐射面,使世人从中加深感受灵璧石的文化品位和无穷魅力,从而对灵璧县也充满美好的向往。这样运作的模式,是否可以叫做:以灵璧形象面世,用灵璧文化聚人。

 

2008年318

 

作者任职:

北京玉学玉文化研究中心雅石文化研究室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  特邀咨询师

辽宁省咨询策划业协会城区文化与景观规划咨询委员会  主任委员              

电话:13066682673

上一条:刘师银
下一条:关于赏石哲学的粗浅思考
您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