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6-83379692

新闻动态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观象新闻
《中国赏石美学》:一本开启赏石新纪元的书
发布时间:2019-08-06                  点击次数:2618
 

吴冠中曾说过:“今天中国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蔡元培也说过:“一个没有审美的民族,是不知善恶的。”虽然有少部分人士试图探究赏石的艺术性及其美学内涵,但或是浅尝辄止,或是瞎子摸象,各执一端,只言片语,均难以达到专业化应有的深度与高度,更缺乏系统性。面对庞大的市场和参与群体,赏石理论的滞后,严重制约了赏石艺术价值的发掘及其产业化发展,时代呼唤并期待着赏石艺术理论体系的建立和能够指导人们提高审美水平的专业书籍的出现。


正是在这个众人翘首以盼的时刻,《中国赏石美学》一书应运而生。书作者摆脱了传统美学理论束缚与思维定式,突破金钱利欲和思想禁锢这两道枷锁,凭借深厚的艺术素养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以一种国际化的全球视野,在传承古典赏石精粹、去芜存菁的基础上,有机融合东西方美学理论与思想,以灵璧石为参照物,以一种婴儿般澄澈纯净的目光和自由超脱的状态,深入探索研究,潜心思考,运用多元审美,从时空维度上阐释赏石艺术,发现了不一样的多维双空间及其艺术展现方式,观点新颖独特,充满真知灼见。


该书不仅对传统艺术理论进行了发展与完善,将赏石审美释义升华到一个前所未有的专业化、艺术化的认知高度与层面,同时也构建起了全新的、较为完整的当代中国赏石理论体系。该书不单对赏石界,对美学界也有独到的价值和意义。


像这类高深的专业书籍,通常情况下其著作者不是学者、教授,就是理论家、评论家,而《中国赏石美学》一书的作者李昌银先生却是位卓有成就的知名企业家。他在从事企业经营、奇石收藏的同时,以一种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赏石理论的研究与体系的构建上:梳理中国赏石文化的历史脉络,探索中国古典赏石的美学内涵,归纳中国赏石美学的基本要义,分析赏石艺术存在的哲学基础,研究西方美学论著及美学表现形式,把中国赏石美学与西方美学作对比,将中国赏石艺术与其他艺术类别作对比,从而总结出了中国赏石艺术和审美的一些基本规律与重要原则,并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和辛勤劳动。


书中史料论述详实精确,文笔洗练洒脱,跨学科知识丰富,旁征博引,信手拈来。写至酣畅处,有如山泉奔泻,妙语连珠,逸兴湍飞。书中还不时展现作者自嘲的幽默、思想的机锋与智慧的光芒。诙谐处令人不禁莞尔,精彩处让人击案叫好,深刻处使人掩卷沉思。更为难得的是,像这种通常属于象牙塔尖,一贯刻板、枯燥的艺术专著,被作者以生动风趣的语言表述地通俗易懂,读来毫无艰深沉重之感,反倒是趣味盎然,雅俗共赏。


该书一经问世,便在业界掀起了轩然大波,受到高度关注与广泛认同,好评如潮。南开大学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美学会会长周志强认为:《中国赏石美学》是一本很有思想性、学术性的专业书籍,非常值得一读。齐鲁书社总编辑傅光中评价说:这本书一下子打开了我们的欣赏视野,是一本积极探索、开卷有益的好书。资深赏石评论家、文化学者俞莹称其为继王朝闻先生的《石道姻缘》之后,又一部赏石美学的力作,填补了国内二十年在该领域的空白。


在当今,审美力已经逐渐成为了一种现代人应当具备的与新时代相适应、相匹配的能力。著名美学家蒋勋说过:“一个人审美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他的竞争力水平。因为审美不仅代表着整体思维,也代表着细节思维。”赏石审美的过程,也是艺术生活化的展现。人因石,精神上变得愈加独立充实,灵魂也跟随上升到一个新的更高维度,从而有助于社会稳定与和谐。


在国家大力倡导并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当下,赏石文化的发展正值一个难得的机遇期。现在需要做的,是更多的理论探索和普及宣传。任何一个艺术门类,其艺术价值都需要理论的探索与推广,社会大众只有理解了其艺术价值,才能认可其经济价值,艺术价值是经济价值的基础。可以说,《中国赏石美学》一书的问世,为赏石这个古老而又新兴行业的产业化发展、市场繁荣以及学科建立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与专业指导,具有继往开来、划时代里程碑的重大意义。


此书目前在京东、当当网上热销,

全国各地新华书店有售。

咨询热线:0516-83379692

上一条:观象动态丨观象博物馆一行拜访中石协
下一条:徐州市诗词协会观象会展采风
您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