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6-83379692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理论 > 专家文库
形显神工,状呈物灵 ——谈奇石在园林文化体系中的重要价值
发布时间:2020-06-12                  作者:Admin                 点击次数:1201

形显神工,状呈物灵

——谈奇石在园林文化体系中的重要价值

 

中国园林尤其是江南古典园林,是中式园林的经典。据史料记载,从唐宋至今,中式经典园林一直将奇石(近年来多称作观赏石)作为园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奇石在园林文化体系中具有何种重要价值呢?

中式经典园林是中华雅文化的三维立体艺术表达,它以园艺为手段,精微细腻地将造园者的信仰与哲学、文学与艺术、精神追求与价值取向等等,意象式的塑造出来,从而不仅构建了人文活动的惬意场所,同时也构建了人格精神的物象寄托。中式经典园林的叠山理水,遵循“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原则,该原则实质是“道法自然”的哲学理念在构园中的应用,这与西方园林的风格迥异:西方古典时期以上帝为世界的创造者和主宰,近代则转而将人作为世界的主宰和万物的尺度,因而西方园林中的花树或被修剪为各种几何形状,或列队成行,园中道路亦笔直开阔,以彰显神或人对自然驾驭的力量。

在中式园林里,山环水绕,小中见大;对景借景,巧夺天工;亭台阁榭,错落有致;小桥流水,曲径通幽;一石一典故,一景一境界。园林中诸物象各呈生机、顾盼呼应、俯仰得宜,看似无规矩而显自然之律,曲折幽隐间呈万象互联,其所表现的人文理念,或儒、或道、或禅、或民俗,而终究都表现着一阴一阳之谓道,天、地、人三才同道,天人合一,致中和的中国哲学境界。

因而,江南古典园林不只是做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层面,悉心观察和体悟这些园林,会发现还有其不可不表的神奇美韵特征,那就是“巧状物灵”。 “巧状物灵”就是用精妙的技艺将景物的精气神儿和灵韵表现出来,江南园林的花窗框景、假山的点睛处、随墙立石等景观小品,多有此类神来之笔,使景物看起来如有神祇内驻,因而形态灵动,有情有致。如果从高处俯瞰一座小巧的江南古典园林,整个园林亦即是灵境。今用“妙作天工”四个字来涵盖“虽由人作,宛自天开”,那么“妙作天工,巧状物灵”,大概更切近中式园林天人合一、神形相辅的真谛。

 

“妙作天工,巧状物灵”的园艺形式


 

“妙作天工,巧状物灵”的园艺形式

为什么园林要强调“物灵”?因为“一阴一阳之谓道”,是讲“道”是怎样的。那么,“道”在哪里呢?·系辞“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是有形之器内在的规定性和法则,器是道的外在具体表现;道是精神性的无形的,器是物质性的有形的。道因其精妙而被称为神,神的外在表现即为形。道与器、神与形的关系,即精神和物质的关系,是哲学问究的根本问题。自然之物有内在的“道”,人作之物亦有人所秉持的“道”。自然之花草树木有“生生不息之道”,人工培植修剪的花草树木亦有映衬烘托或旁出斜逸的“创意之道”;真山真水有“境幽景明之道”,假山渠池亦有“模山范水之道”;厅堂阁榭有“礼制儒雅之道”,亭台桥涵有“衔接野趣之道”…… 道德经》第二十一章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物类皆有道,亦即皆有其神,神即其内在的起规定性作用的精妙奇异的力量。所以各物类皆是“道器相显”“神形互彰”的。

园林中的奇石以及厅堂中的供石,也具有“道器相显”“神形互彰”的物类共性。但奇石又有着与园林中其它景物——诸如屋宇建筑、树木花草、假山池渠、甬道庭院等——不同的特质,因为上述景物多为人作,遵循的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道”或“妙作天工,巧状物灵”的“道”,而奇石形貌本自天成,“神”、“灵”自有,赏石者若从“器韵”中发现“道”、从“形韵”中发现“神”,便是与奇石的“物灵”相邂逅。因而奇石的特质应是“形显神工,状呈物灵”。


 

“妙作天工,巧状物灵”与“形显神工,状呈物灵”的融汇

中华赏石文化从其形成之始,就以观象赏美、观象悟道、观象洗心为基本特征,可以说,中国传统赏石文化是华夏文化的自然观、世界观、价值观和审美思维方式在丰富多彩的石头上的哲思返照和艺术渲染,具体思路则是从观物取象到取象比类、体象悟道等发现和创作过程,是东方审美的特有模式。园林中人造的物象所表现的“道”与“美”,是造园者给出的,是“完成式”的呈现;奇石的“道”与“美”则是要由赏石者来探寻的,是“发现式”的呈现。

因而,在赏园过程中,赏石更是心灵与石共鸣的过程,其中文化波涛的激荡,精神追求的寓寄,美仑美奂的内心效应,自是中华审美文化领域中的独特境界。

综上,我们从中式园林诸物象皆具“道器相显,神形互彰”的性征中,析出园中人造景物具有人为的“妙作天工,巧状物灵”的特质,而园中奇石则具有天然的“形显神工,状呈物灵”的特质。园中奇石的这个特质,增强了它的神奇感和美学魅力,亦强化了它的艺术感染力,因而奇石是与之同一文化体系的园林诸物象中更显灵性的部分。苏轼所言“园无石不秀,室无石不雅”,概出此理。事实亦是如此,江南三大名石冠云峰、绉云峰和玉玲珑,历来是苏州留园、杭州西湖和上海豫园中的夺目奇景,游客观之,如吟诗中“诗眼”佳句,如见画中点睛之笔,情不自禁要顾盼流连,唏嘘感叹。吴江新造的静思园,撷取苏州园林各园之经典景致,但终不忘寻来一尊九米多高、有一千六百多个孔洞的灵璧石庆云峰,以靓园神。因此,中式园林中的上乘奇石,以其天造神姿,成为园林文化体系里“诗中点睛、画间开境”的关键部分,从而确立了其在园林文化体系中的重要价值。

上一条:灵璧石赋
下一条:中华赏石文化的思维方式特点
您感兴趣的文章